时间:2019-03-17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皖 推动多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安徽日报记者 朱胜利 摄影 徐国康 程兆 “去年,安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并进,有效构筑了长三角区域绿色屏障。”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在会议间隙受访时说。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徐恒秋说,去年,安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了安徽独特贡献。 徐恒秋告诉记者,安徽聚焦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控”措施,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力推进工业、城镇、农业农村、船舶港口、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五治”工作,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着力抓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五推”工作,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此外,还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2018年,全省PM10年均浓度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1%,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PM10、PM2.5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黄山市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二,作为内陆城市实属不易。 长三角区域以地表水水源地为主。徐恒秋介绍说,去年,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的意见》,推动建立健全森林、湿地、耕地、空气、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多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面实施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121个断面纳入补偿范围,共产生水污染赔付和生态补偿金4亿元。 “靠监管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关键是要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徐恒秋表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抓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任务。这些举措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安徽将充分发挥左右逢源的独特优势,全方位深化与沪苏浙的分工合作。”徐恒秋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政治工作、经济工作、民生工作,必须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放到推动“五大发展”的新形势中去思考和谋划,持续推进绿色发展行动,协调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区域省市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生态环保一体化长效机制,积极推动信息共享、标准对接、资格互认,健全省际合作、城际合作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携手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异成绩向建国70周年献礼。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