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制经济 > 金融 > 证券 > 文章 当前位置: 证券 > 文章

商誉悬顶:A股年报季临大考 近300家披露商誉减值

时间:2020-03-08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来源: 大河财立方

  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亮出2019年成绩单时,商誉爆雷频现。

  据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统计,今年1月份以来,已有近300家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中涉及商誉减值问题。其中不乏因大额减值导致公司业绩巨额亏损的情况。比如,“老王”家的万达影业、网游公司艾格拉斯、身陷连环债的众泰汽车等。

  随着年报季到来,1.39万亿元的商誉,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A股上市公司之顶。

  商誉爆雷再现

  近期,多数A股上市公司在忙着复工复产的同时,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年报。

  截至3月5日,沪深两市共44家上市公司披露年报,1753家公布了业绩快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发现,在已公布业绩快报的上市公司中,近300家涉及商誉减值。其中不乏因大额资产减值导致2019年业绩巨额亏损的企业。

  比如,3月3日,A股网游公司艾格拉斯业绩预告称,2019年亏损26亿元,商誉减值金额或高达32亿元。

  2月28日,万达电影公告称,预计亏损约47.2亿元,主要原因是其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及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约59亿元。

  再比如,受60亿元商誉减值拖累的众泰汽车,在其2019年业绩预告中称,公司或亏损高达90亿元,这也让连环债缠身的众泰,雪上加霜。

  河南A股上市公司亦有商誉减值存在,但减值规模相对较小。

  其中,汉威科技因智慧环保板块部分子公司业绩不达预期,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19亿元,或产生亏损1亿元;清水源因2016年收购同生环境形成的商誉存在减值迹象,2019年预计计提商誉最高达5000万元;辉煌科技轴研科技等2019年亦将进行不同程度的商誉减值,或对当期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从已公布业绩预告的公司来看,涉及商誉减值较多或金额较大的行业主要包技术硬件与设备、服装、影视、医药、汽车等。

  对此,中信证券河南分公司投行人士认为,A股上市公司因经营业绩不达预期,实质性造成公司商誉减值,是比较常见的。由于每个行业特性不同,所以产生的原因会存在一定差别。例如科技类企业,往往存在技术更新迭代较快及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行业挑战。尤其当收购的标的公司无法完成自身的技术升级时,可能会导致产品市场需求下滑,从而对母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账面上,公司就要做相应的商誉减值准备。

  “影视行业受政策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如税收收紧等,这对影视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冲击。”该投行人士说,如万达电影、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一些影视公司,近年来一直遭遇股价与业绩下滑以及资产减值等。其实,这与行业本身存在着阴阳合同、天价片酬等乱象有一定关联,如冯小刚与华谊对赌事件。

  他认为,高商誉将会对公司产生两大风险:一是增加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商誉占比越高,其减值后对利润的冲击可能就会越大;二是让企业负债较重,从而影响其现金流,甚至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并购是主因

  商誉形成,离不开背后的主角:并购。

  无并购不商誉。企业并购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Wind数据显示,2015年企业并购事件达7126宗,交易金额3.29万亿元;2016年企业并购事件达5382宗,交易金额3.24万亿元;2017年企业并购事件共1.13万宗,交易金额4.54万亿元;2018年企业并购事件共1.22万宗,交易金额达3.4万亿元;2019年虽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并购事件仍有达1.09万宗,交易金额达2.68万亿元;2020年以来,并购事件已有1103宗,交易金额达1652亿元。

  事实上,并购本身是企业资本运作、社会资源优化以及产业调整的一个过程,但反映在会计准则,就意味着商誉增加。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所以,当企业收购陆续完成后,商誉会跟着水涨船高。

  Wind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A股总商誉分别是3333亿元、6541亿元、1万亿元和1.3万亿元、1.32万亿元。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誉攀升至1.39万亿元。

  在中信证券投行人士看来,一般情况下,商誉不会在并购当年进行计提,往往是推后的。他说,这也给企业留下了隐患。有的企业为了“快速排雷”,往往会一次性计提,俗称“大洗澡”。有的企业选择多次计提,减轻对当期业绩的冲击。

  高溢价并购在持续

  除并购攀升外,高溢价以及经济形势下行也是助推商誉爆雷的重要原因。从2018年、2019年商誉爆雷的企业看,不少企业有过高溢价收购的操作,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问题暴露出来。

  就目前看,高溢价收购事件在A股市场仍大量存在。令投资者瞠目的是,有些公司给出的价格,高于标的实际价值的好几倍。

  比如,3月2日,科华恒盛公告称,拟以2亿元现金收购广东科华乾昇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30%股权。但是,根据评估显示,科华乾昇股权对应的全部权益账面价值为5417.3万元,评估值6.68亿元,评估增值为6.14亿元,增值率达11倍。

  再比如,2月8日,海兰信公告称,拟现金购买实控人控制的深圳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对价为3.4亿元。但公司净资产仅4042.52万元,增值率高达7.4倍。

  ...... ......

  东方财富高级分析师司卫朋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经济形势较为严峻,A股企业经营上或面临考验,特殊时期的高溢价收购,其真实目的耐人寻味。

  司卫朋坦言,并购是企业优化经营结构的手段之一,但不乏有些企业另有目的。毕竟,并购是一场买卖。

  1.39万亿商誉悬顶

  事实上,仅就目前A股上市公司商誉存量数值,已经令投资者担忧。并且,个别企业商誉占净资产比例也相当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A股共有2138家上市公司账面存在商誉,商誉总额约为1.39万亿元。从绝对值看,超过百亿元商誉的企业,共16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43家;10亿元以上企业,为340家。

  值得注意的是,商誉占比净资产超过70%的上市公司达45家,占比超过50%的有110家。

  从历年的商誉/净资产的比例看,也呈现攀升之势。2014年末,A股3333亿元商誉,占当年净资产总计的比例为1.55%。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A股商誉总计1.39万亿元,占净资产总计的比例已达到5.33%。

  这意味着商誉存量问题仍很突出,结构也较复杂。

  针对商誉减值处理,证监会在2018年末发布的《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中,对商誉减值处理时间和披露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公司应当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此外,还要披露所有相关重要信息。

  所以,在中信证券投行人士看来,4月底前的年报季仍是企业商誉减值的密集期,这一风险不容忽视。

  “一些企业在收购方面也应加以克制,不要让高溢价狂欢酝酿出的商誉泡沫,铸成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说。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帅

上一篇:错过了口罩股 别错过下一个赚钱的风口

下一篇:中信建投:2020年Q2是全年的主升阶段 三个方向加仓

推荐阅读
联系《人民法制网》 | 关于《人民法制网》
人民法制网-WWW.RMFZ.COM.CN-弘扬法治文明、法治精神;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维权意识,打造中国最及时、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网络法治新闻服务平台|   QQ:304765718  |  地址:WWW.RMFZ.COM.CN  |  电话:12345678  |